增肌!杨瀚森赴开拓者特训增重8公斤,每日摄入4500卡路里+强化负重训练_吨位_空间_能在
增肌!杨瀚森赴开拓者特训增重8公斤,每日摄入4500卡路里+强化负重训练
9月29日,波特兰开拓者即将拉开新赛季帷幕,训练营同步开启,杨瀚森也将迎来真正意义上的NBA“新兵连”。这个夏天,在多数人还在争论他该不该被用首轮第16顺位选中时,他已经悄悄把体重干到了122公斤——比试训时多了整整8公斤。
不是水肿,也不是发胖,而是实打实的“挂肉”。根据开拓者教练组的定制方案,杨瀚森开启了每天4500卡路里摄入、200克蛋白质的高强度增肌计划,配合系统的负重力量训练,目的只有一个:提高对抗,降低伤病。
这个操作一出,立马在国内社交平台上炸开了锅——“别走姚明的老路!”“中国球员最怕吨位上去了反变慢!”“练技术不香吗?”言论两极分化,有人担心他失去灵活性,有人赞成先提升身体硬件。毕竟,在NBA这种级别的对抗强度下,不够壮实,连站稳脚跟都是奢望。
但数据不会说谎。夏季联赛的4场比赛里,杨瀚森交出了10.8分、5.0篮板、3.8助攻、2.2盖帽的成绩单,投篮命中率46%,三分33%,罚球88%。这些数字放在一名刚进入联盟的中锋身上,说不上炸裂,但绝对不丢人。
更重要的是,他展现出的打法思路和球商,让人眼前一亮。他不是那种只会在篮下站桩的传统内线,而是具备一定组织视野的“高位策应点”。他能在弧顶做出及时分球,也能通过卡位为队友争抢篮板创造空间。这种类型的球员,在当今的NBA极具战术价值。
当然,问题也不小。最明显的短板,是在外线防守。他的移动速度和换防能力,在夏联里已经暴露出来,面对白人锋线或者拉开空间的持球手,还是吃了不少亏。而且,虽然他的助攻数据看起来不错,但失误数也持平,一旦进入常规赛节奏,容错率会大大降低。
这也是为何开拓者会从身体素质入手,先把他“打造”得更适应这个联盟。要对抗,就得有肉;要护框,就得能抗揍。122公斤的吨位,不是为了变成“慢吞吞”,而是让他能在关键位置不被顶飞。只要体脂控制得住,肌肉的体重,是稳不是拖。
更有意思的是,在这波操作的背后,有一段不被大多数人熟知的伏笔。早在两年前,开拓者的管理层就开始关注杨瀚森,甚至派人多次赴亚洲观赛考察。这并不是一次“临时起意”的选秀,而是一次耐心布局的收割。
他们看中的,不只是身高和臂展,更是他在场上的那种“球感”。这是一种难以训练得来的东西。能在夏季联赛里打出罚球88%的命中率,说明他不是那种手感粗糙的蓝领型球员。
但归根结底,夏联只是个摸底机会。真正的考验,是新赛季开始后能否在常规轮换中站住位置。以目前开拓者的阵容深度来看,给杨瀚森腾出15–18分钟的上场时间并非不可能。尤其在球队处于重建期时,他的成长空间和容错机会反而更大。
只是,球迷的期待和现实之间,永远隔着一层厚墙。有人盼他成为“下一个姚明”,有人希望他当“亚洲约基奇”,但他本人最需要清楚的,是别去扛这些标签。他不是谁的替身,也不是哪个模板的复制品。他得找到自己的打法,然后慢慢让别人适应他。
从目前的趋势来看,杨瀚森的增重并非盲目“灌吨位”,而是朝着更有战术功能的方向去打磨。只要膝盖和脚踝能承受得住这套训练体系,未来两年内看到他成为球队战术拼图的一部分,并非奢望。
一句话总结:现在的NBA,不再是只拼高矮和壮瘦的年代,而是拼“你能不能在合适的时间,做对的事”。而杨瀚森,正试图用8公斤肌肉,把自己推入那个正确的坐标轴。至于能不能站稳,就看他接下来的每一场实战了。
